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题:供需两侧发力激发消费引擎——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一
谢希瑶、王雨萧、陈芳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去年全年提升1.1个百分点,消费回升势头良好。
近日,记者奔赴全国多地,探访经贸展会、调研线上线下、走进商圈工厂,感受中国大市场多元需求的活力、创新供给的韧劲、消费引擎的动力。
多元需求引领新趋势
繁花盛开,海岛客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正在火热进行。
一边是中华老字号全聚德和东来顺的精品陈列,一边是现场提供“即买即提”和离岛免税服务的免税品专区,既有“拉花咖啡”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也有贵州手工艺人现场编制手工艺品……连续五年参展的王府井集团展区,吸引人们排起长队打卡。
“顺应人们多元化消费需求,我们携兄弟企业带来了文创、食品、旅游、出行服务、景区服务等丰富的多业态产品。”王府井集团市场与数字运营中心总经理助理杨辰说。
逛消博会、玩音乐节、看演唱会、赏海边秀、购免税品,南海之滨折射中国市场多元化需求,彰显消费新热点新趋势。
文旅热潮持续升温,服务消费增势稳健。
低空赏花、品茗看戏、古风妆造逛古城……“赏花经济”成为今年春日消费一大亮点。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赏花”相关搜索量较2024年同期激增220%。
在上海,2025F1大奖赛吸引了22万人次观赛,刷新往届观赛纪录;在贵州,“村T”出圈,成为其全域旅游IP矩阵中又一爆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0%。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一季度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18.3%,较上季度提高7.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休闲娱乐业、餐饮业同比分别增长67.6%、14.5%。
细分市场升级扩容,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3月15日,京津冀首趟银发旅游列车“京铁乐游”号发车,列车全部经适老化改造。“由于性价比高、行程丰富,该产品颇受银发游客青睐,早在发车前一个多月就报满封团。”国铁北京局中铁旅集团旅游分公司业务经理赵华颖说。
“老年人爱旅游、中年人喜养生、年轻人买文创”,成为当前消费细分市场百花齐放的一个缩影:在泡泡玛特天猫官方旗舰店,《哪吒之魔童闹海》天生羁绊系列手办上架两天即售罄;在北京西单更新场,年轻潮牌快闪店热卖;在上海,包括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海国际车展和中国美容博览会三大展会等在内的“首发上海”系列活动启幕……
“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空间广阔,随着消费群体结构变化加速,消费需求分众化态势凸显。把握需求变化,就能够激发和释放消费潜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说。
产业升级创造新供给
近日,一款长相酷似“米老鼠”的洗衣机走红社交媒体。这台来自海尔年轻时尚家电品牌Leader的洗衣机,通过三筒分区的设计满足内衣与日常衣物分开洗涤等需求受到市场欢迎,3月15日到4月14日,在京东平台预售已超4.5万台。
“很多消费者希望把衣服分类洗,但又不想买好几个洗衣机,针对这个需求点,我们创新研发设计,推出这款三筒洗衣机。”海尔洗衣机产业总工程师吕佩师说。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正在中国消费市场生动演绎——
升级传统产业,顺应消费提质升级。
记者来到江苏无锡滨湖区一养老院,看到老人们身上都戴着有定位功能的智能胸卡。眼下,物联网技术日益联通起生产与生活,催生出西甲直播:数字化新场景、新应用,推动制造、物流、交通、家居、医疗等传统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河钢加快“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变,积极开发汽车板新品种、新工艺;波司登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品牌服装“研产供销服”全生命周期智慧运营……一批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向着更优质量标准、更高附加值、更强品牌引领迈进。
竞逐未来产业,引领消费新趋势。
第五届消博会上,不久前取得商业运营资质的“空中出租车”——亿航智能旗舰产品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成为焦点;峰飞航空2吨级eVTOL航空器引人驻足,其无人驾驶货运版机型今年将商业交付、载人版机型计划明年完成适航取证。
从展品到商品,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渗透西甲直播:消费场景:智能检测床24小时监测老人的身体异动和生命体征,扫地机器人自动识别并捡起垃圾,大模型电视、AI手机、智慧家居更趋普及……
记者走访中看到,诸多企业加码科技创新,推进“人工智能+消费”落地,为激活国内大市场注入新动能。
打通堵点激活新引擎
“在家门口就能以旧换新、回收旧物,真挺方便!”近日,在天津市河西区天涛园社区,“走街串巷·苏宁易购国补风暴社区行”活动吸引不少居民前来选购。
今年以来,我国新增多项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国家标准,各地将大卖场、回收站搬至居民家门口,推动惠民到家“零距离”,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提升循环利用水平。
一季度,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2%。截至4月10日,消费者累计购买以旧换新家电产品达10035万台。截至4月8日,全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突破300万辆。
“以旧换新”带动产销两旺,正是不断打通堵点、畅通供需链条的生动注脚。
“软硬兼施”,从循环畅通细节处、百姓消费忧盼处,优化消费环境。
在乌鲁木齐中通快运现代化中心,一辆辆满载快递包裹的长货车整齐排列,等待卸载。“电商快件越来越多。”中通快运乌鲁木齐分拨中心操作经理王瑞说,这些电商快件会迅速通过转运中心分拨到各网点,直达天山南北。
完善消费设施,提升“硬”条件。海陆空织密物流网,搭载小包裹出深山、抵世界。截至4月11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500亿件,比2024年提前了18天。
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软”环境。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数字化市场监管在线系统”上线启动,浙江重点加强28种重点消费品合格率监测,哈尔滨计划新建50家消费维权服务站……多地聚焦百姓消费痛点全力破题。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创造“买全球”“卖全球”广阔商机。
4月1日,海南离岛免税“即购即提”“担保即提”政策实施满两周年。“这里品牌丰富,有很多新款,而且有不少优惠。”在海口国际免税城购物的北京游客古先生说。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在全国推广,第五届消博会、第137届广交会迎来全球客商,大连、宁波等9城市纳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近期一系列高水平对外开放举措为汇聚全球资源、丰富消费供给打开新空间。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许多企业表达出坚定的底气:中国有14亿多人,哪怕1%的需求,对应的也是庞大市场。与消费者双向奔赴,持续加力科技创新,坚定拥抱多元市场,必将开辟更广阔的消费新蓝海。